贵港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断完善 |
2014-11-20 21:22:53 作者:陆筱梅 来源:贵港日报 |
贵港市积极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效增强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断完善。 贵港市共有村、社区1146个,其中村委会1074个、社区72个。在72个社区中,乡镇社区38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村民自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及时听取汇报,定期进行研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村民自治工作作为考核有关部门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市、县(区、市)、乡镇层层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为保证贯彻执行《村委会组织法》不变形、不走样,近年来,贵港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公开栏、板报、标语、宣传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先后出版板报150多版,发放有关《村委会组织法》宣传画册1200多册。使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同时,市、县(区、市)、乡镇直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主动协作,作为包村重要责任来落实。各包村单位除派专人驻村抓外,主要领导还定期到村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贵港市坚持依法办事,全面落实民主选举工作。自1996年开始试点,1999年全面铺开直选工作,贵港市已进行了五届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在换届选举期间,各县市区从动员部署到业务培训、检查指导、现场选举,党政领导都亲自参加,亲自抓协调、抓指导、抓落实。并通过开展文艺下乡演出活动、板报、贴标语、印发资料、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形式,宣传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换届工作环境;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信件等形式向外出人员进行远程宣传。全市各级政府把换届选举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做到按时足额划拨到位。几年来,全市共落实换届选举工作经费1213.18万元,为“两委”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保障。 为保障村干部和村民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贵港市重点抓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依法制定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划》等十项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对村内事务、经济活动、村民关系、邻里关系、个人行为等进行有效管理。目前,全市1074个村全部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内容基本上包括了村民自治和村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对农村财务管理、发展集体经济、行政事务、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制度作了规范性规定,要求村干部按章程履行职责,从而做到村务管理有章可循。 在规范民主管理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强化农村土地承包和农村集体资产两个方面的重点的规范管理。在开展土地承包工作中,严格依照有关承包主体、发包程序和档案管理等规定,凡是实行承包的,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集体组织成员同意。同时,还着重抓好机动地、“四荒地”的承包工作,坚决查处和纠正发包中不民主、不公开或个别农户依势强行承包行为,严格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围绕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扎实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有效遏制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切实维护了村集体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贵港市各基层组织坚持公开透明,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坚持村务公开工作 “五规范”:即规范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程序,规范公开的形式,规范公开的时限和规范公开的管理,每年各地村务公开领导小组,不低于两次定期到各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指导、研究解决。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如政务、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并促其真正发挥作用。 (陆筱梅) |